您目前的位置: Betway必威西汉姆联 » 研究生培养 » 制度文件 » 正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第一部分  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

   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具有艰苦奋斗、为祖国建设事业献身的精神。

   2.具有坚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能够做出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研究成果的高级科研或生产管理人才。掌握材料的制备、加工、测试与评价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材料的设计、合成、加工成型、材料改性处理以及性能分析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3.具有健康的体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方向:

   1. 高性能金属材料

   2. 冶金新技术用耐火材料

   3. 功能材料

   4. 凝固理论与短流程加工技术

   5. 材料加工工艺与装备

   6. 表面工程

 

第二部分  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一、获本学科(类别)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28学分,其中必修不少于18 学分。

类别

课程性质

及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总学时数

学分

开课单位

考核方式

备注

必修课

学位公共课

0421001

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

36

2

人文社科部

考试

必修

0421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2

18

1

人文社科部

考试

必修1门

0421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2

18

1

人文社科部

考试

0321001

第一外国语(英语)

1、2

100

4

外语学院

考试

必修1门

0621001

第一外国语(日语)

1、2

100

4

国际教育学院

考试

0621002

第一外国语(俄语)

1、2

100

4

国际教育学院

考试

9321001

工程伦理

1

16

1

国际金融学院

考试

必修

1121001

数理类课程

1

48

3

理学院

考试

必修1门

学位专业课

3121001

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

1

32

2

材冶学院

考试

必修2门

3121002

金属物理学

1

32

2

材冶学院

考试

3121003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

1

32

2

材冶学院

考试

3121004

材料塑性加工力学

1

32

2

材冶学院

考试

3121005

材料强韧化理论与技术

1

32

2

材冶学院

考试

3121006

无机材料热力学

1

32

2

材冶学院

考试

必修2门

3121007

材料加工金属学

1

32

2

材冶学院

考试

3121008

金属固态相变

1

32

2

材冶学院

考试

3121009

材料加工组织性能控制

1

32

2

材冶学院

考试

3121010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1

32

2

材冶学院

考试

选修课

0322001

研究生英语口语

1

32

1

外语学院

考查

选修

3122001

英语科技文献阅读及写作

1

16

1

材冶学院

考查

3122002

凝固理论

1

16

1

材冶学院

考查

3122003

粉末冶金概论

1

16

1

材冶学院

考查

3122004

材料化学概论

2

16

1

材冶学院

考查

3122005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

2

16

1

材冶学院

考查

3122006

材料疲劳与断裂

2

16

1

材冶学院

考查

3222007

材料表面与界面

2

16

1

材冶学院

考查

选修课

3122008

等离子体基础

1

16

1

材冶学院

考查

选修

3122009

材料计算学

1

16

1

材冶学院

考查

3122010

塑性加工过程数值模拟

2

16

1

材冶学院

考查

3122011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1

16

1

材冶学院

考查

3122012

新型金属功能材料

2

16

1

材冶学院

考查

3122013

复合材料

1

16

1

材冶学院

考查

3122014

陶瓷基复合材料

2

16

1

材冶学院

考查

3122015

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

2

16

1

材冶学院

考查

3122016

耐火材料应用

2

16

1

材冶学院

考查

3122017

功能陶瓷

2

16

1

材冶学院

考查

3122018

钢锭设计

1

16

1

材冶学院

考查

3122019

连铸连轧技术

2

16

1

材冶学院

考查

3122020

轧制工艺润滑技术及应用

2

16

1

材冶学院

考查

3122021

镀锌与彩涂

2

16

1

材冶学院

考查

3122022

真空镀膜技术

1

16

1

材冶学院

考查

3122023

金属腐蚀与防护

2

16

1

材冶学院

考查

3122024

激光先进制造技术

1

16

1

材冶学院

考查

3122025

纳米技术在耐火材料中的应用

2

16

1

材冶学院

考查

3122026

高温结构陶瓷工艺学

2

16

1

材冶学院

考查

3222027

镁质胶凝材料及制品技术

2

16

1

材冶学院

考查

3122028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2

16

1

材冶学院

考查

3122029

TRIZ创新理论在专利技术中的应用

1

16

1

材冶学院

考查

补修课

3123001

材料科学基础

1

32

0

材冶学院

考查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考生必修

2门

3123002

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

1

32

0

材冶学院

考查

3123003

金属塑性变形原理与工艺

1

32

0

材冶学院

考查

3123004

金属热处理

1

32

0

材冶学院

考查

3123005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

1

32

0

材冶学院

考查

必修环节

3124001

开题报告

2

 

2

材冶学院

考查

 

3124002

中期检查

4

 

2

材冶学院

考查

3124003

预答辩

5

 

2

材冶学院

考查

3124004

学术活动

1-5

≥5

1

材冶学院

考查

3124005

实践环节

1-5

100

0

材冶学院

考查

3124006

论文答辩

5

 

3

材冶学院

考查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 学术素养

   本学科不断朝着多学科交叉的方向发展,知识覆盖面宽广。因此,要求具有崇尚科学的钻研精神和献身精神,同时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能够持久地从事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或工程技术开发;具有敏锐地把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深入展开深层次、基础性和原创性科学研究的学术潜力和知识结构;掌握并尊重国内外相关的知识产权,遵循科学和技术研究的伦理道德,并对研究成果具有准确的表述能力。

   2. 学术道德

   具有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严谨学风和平等交流的民主意识,遵守科学界共同的学术道德规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保密制度;在科学研究中,能够正确处理国家、团队与个人的定位及研究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他人的成果和知识产权能够正确辨识和尊重,并在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加以明示或规范地标注,杜绝以任何方式盗用及至剽窃他人成果,严禁篡改、假造实验和修改数据。

三、获本学科(类别)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具有从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图书、期刊、专利、标准等文献资料中获取相关研究成果和所需知识的能力,具有从现代网络、图书情报检索机构、国际交流渠道获取所需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的能力,能够有意识地考察和分析文献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权威性,并正确使用。从而掌握本学科及其相关研究的前沿动态。

   2.学术鉴别能力

   应具有较强的学术鉴别能力,包括对已有研究课题、方法和成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及可借鉴性的甄别能力。对于已有成果,既尊重又勇于质疑;而对于自己研究的课题,善于判断其在本学科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善于找出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及有效的切入点。

   3.科学研究能力

   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1)通过对前沿研究成果的掌握、分析、鉴别,以及对生产实践中的工艺、技术问题的科学归纳、提取,发现和总结科学问题;(2)对课题意义、重要性以及所需解决的关键点、研究工作的切入点和所需的工作条件等的综合分析,确定研究内容;(3)根据研究内容,学习必要的软件、检测、模拟、试验新方法,突破研究中的关键瓶颈问题;(4)制定翔实的研究方案,提出可行的技术路线、研究进度,以及计算、检测、分析和数据处理的手段等;(5)完成科研的组织协调,开展研究实践,总结研究成果等。

   4.学术交流能力

   应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正确表述学术思想、展示学术成果的能力。

   5.其他能力

   具有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开放合作精神;具有对研究形成的核心技术成果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能力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包括选题、调研、开题报告、实验研究、中期报告、撰写论文和答辩等。

开题报告:最迟要在第二学期的最后一周内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至少有3位副高以上学科成员参加,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工作的实验方案,技术路线,拟解决的关键科学或技术问题,经费预算和时间安排等,认为通过者方可继续进行论文工作。

   开题未通过者,不可进行课题研究,但可在两个月后重新开题。重新开题未通过评审者,终止对其培养。

   如果硕士学位论文有涉密内容,应在做开题报告之前提出保密申请,申请办法按相关规定办理。

   实验研究:最迟应在第四学期期末完成。

   中期报告:最迟要在第四学期末完成,中期报告至少有3位副高以上学科成员参加,内容主要是学位论文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对于中期报告不合格者,给予书面警告或延期半年答辩处理。

   论文答辩:研究生在申请预答辩前,应保证所完成的学位论文格式规范,文字通畅,图表清晰,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基本相对应,语句通顺,语法正确。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时必须提交与论文工作相关的在公开杂志发表的文章一篇或已接收录用的证明如因企业任务保密、不宜公开,必须至少在内部刊物上提交技术研究报告、并由三位具有高级职称人员同时评阅认可,方可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一般要在第5学期期末之前完成。论文及申请答辩的材料最迟应在答辩前4周提交,论文必须按统一格式和标准要求打印成册,论文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所引文献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