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读书散疫·爱在我校”读书分享会

“最是书香能致远 腹有诗书气自华”。4月7日至12日,辽宁科技大学举办“读书散疫·爱在我校”读书分享会,携手书香,共战疫情,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使师生“宅”家、“宅”校也充实。活动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洪泽;艺术学院李囝、李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张金玲四位教师作读书分享,共有460余人次参加。

 读《人生海海》,悟海海人生。“人生海海”是一句闽南语,极富诗意的四个字中装载了厚重的人生况味:人生似海,起落沉浮,这里既有日常滋生的残酷,也有时间带来的仁慈。这本书是艺术学院李红教授分享的当代著名小说家麦家的作品《人生海海》。她与师生分享了书中传奇人物“上校”在时代中穿行缠斗的一生,解读了英雄作为一个人的常情和常理,带领师生共同品读麦家笔下细腻、富有张力的文字。通过李红的解读,师生们看到了热爱源于对生命的尊重,源于活着就有希望,源于认清生活的真相。感受麦家笔下的“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的才是人生。”

 感至诚至拙,盼闻道育人。“以天下之至诚胜天下之至伪,以天下之至拙胜天下之至巧,以心之至苦达事之至胜”。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洪泽教授为师生分享的是著名学者唐浩明著作《曾国藩》。他认为,曾国藩掌握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把读四书、读礼学真正地读进去了,他实实在在用诚意来追求读书明理,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真诚地去做,再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自己的兄弟家人,以至于影响后世。杨洪泽从多角度、多维度剖析曾国藩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鼓励师生一起学习领会优秀传统文化,学以致用,用以促学,鉴往知来,以圣贤之道解现实之惑。提倡师生做到“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食人间烟火,品中国文化。艺术学院李囝教授带领师生在食物中窥见中国文化,感受《至味在人间》。随作者陈晓卿笔下的文字感受“在城市里发现乡村,在钢筋水泥里翻出泥土”的惬意,在寻常饮食中,探寻人世屋檐之下的烟火。分享人李囝说,《至味在人间》不仅是一本遇见美食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美食与人、与家乡、与时间的多维度关联产物。她从苏轼对于中国美食的感叹,延展到古代文人的雅致“至味在江湖”,再到现代层出不穷的影视作品,畅谈“宁静致远”的人生态度,解读中国传统的文化与力量,激荡师生心中的文化自信。

 赏东坡居士,饮人间清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张金玲副教授与师生共读的是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这部被林语堂认为最得意的作品,是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读书会上,分享人张金玲以苏东坡生平政治活动为线索,穿插苏东坡生平趣事,赏析其诗文辞藻之优美,感叹其人生沉浮之后的豁达与舍我其谁的人格魅力。带领师生品尝近千年时空里,苏东坡之于历史、文学、艺术、政治、哲学等方面的意义和对现在生活的启迪。在她妙趣横生、婉约细腻的讲解中,参会的师生们仿佛穿越悠悠时光,亲身见证了林语堂动人笔触下那位北宋一代文豪苏轼的跌宕起伏、才华横溢的斑斓一生。

 体育部曲博老师说,通过杨洪泽教授的分享,使我对《曾国藩》这本书从主人公到作者又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感到了读书是今人与古人最美好的跨时空交流。在当下信息快餐的时代,希望所有人都还能保持那份对读书的坚持与渴望。

 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玉阁老师听完四场读书会说,读书分享会非常接地气有朝气,有一种英雄所见略同之感,有一种想尽快买书来读之感。四位同事的分享,让我们收获的不仅是四本书中内容的本身,更是四位老师的修养、学识、表达、人生体会和知识广博度,真心感觉这种读书会很赞!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王东老师说,读书会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无尽的思考。作为学校负责美育的教师,我感受到责任之大,我也要向我的学生弘扬经典的传统艺术和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氤氲书香点缀我校的春天,文化与文学的交融,古代与现代碰撞,都给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一书、增一智,此次读书分享会让师生增长了知识,滋养了心灵,同时在疫情时期获得一份独属于我校的静气,是我校师生补足“精神之钙”、筑牢“国家之魂”的有效途径。(教务处 供稿

编辑:徐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