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肇启,万象更新。回首2023年,全校上下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校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年,全体我校人凝心聚力、砥砺前行,用奋斗诠释初心、用担当践行使命、用实干书写改革发展新篇章。
新的一年来临之际,让我们通过这“十件大事”,穿越2023的时光隧道,感受主题教育带给我们的发展动力,重温拼搏奋进的一个个精彩瞬间,回顾改革发展取得的重大成绩。
一、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关键词:主题教育;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
成立领导小组,制定“1+5”工作方案,建立“日碰头、周调度、月计划”工作机制。高标准举办4期主题教育读书班,校领导、校直单位党政负责人讲授专题党课78场,师生理论宣讲团多场地、多形式开展理论宣讲,通过以上率下示范学、分层分类覆盖学、理论实践融合学、赛测结合精准学、线上线下联动学、创新方式沉浸学,“六学同步”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建立调查研究“1268”工作机制,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完成调研课题252项,解决问题701个,实现成果转化816项。制定《辽宁科技大学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 服务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按计划完成74个推动发展项目、91个服务师生办实事项目。明确“5+1+1”专项整治方案,整改整治查摆问题420个,全部整改销号。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修订或新立校级制度50项、院级制度187项,建立常态化校级制度立项建设机制,组织开展第二届“改革和制度创新奖”评选表彰;审计处获评2020-2022年度中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加强依法治校,印发《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工作方案》,发布法律风险警讯10期;推动“阳光校园”平台建设,书记校长信箱处理率、回复率达98.6%。学校在第一批主题教育中评估等次为“好”,切实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用实际行动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教育强国、科大何为”的时代课题。
二、坚持大抓基层导向,党建引领夯实组织保障
关键词:基层党务工作;党内巡察;干部教育整顿;党外人士建言献策
制定《全面推进“一融双高”建设的指导意见》,召开“一融双高”建设经验交流会,编制《“一融双高”案例集》,推进“一融双高”建设走深走实。组织开展主题教育知识竞赛、基层党支部书记理论知识测试、组织员素质能力提升计划暨组织员“赋能工作坊”、微党课大赛、第一届基层党务工作者素质能力大赛等,多措并举增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理论基础、业务素质、岗位技能;获评省校园先锋示范岗(集体)1个,省优秀大学生党员3人;获批全国党建研究会课题立项1项,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5项,省调研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发挥省管高校巡察“第一方阵”作用,在省内高校中率先组织开展机关作风建设专项巡察,率先完成一届党委巡察工作全覆盖。高质量推动学校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将廉洁文化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在省内高校中率先建成300余平校园廉洁教育基地;成立辽宁省监察官学院鞍山分院,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成为鞍山市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的重要阵地。党外人士建言献策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1项被全国政协采纳,1项被省委书记批示,2项被副省级领导批示。
三、获批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轮“双一流”建设结项验收获评优秀
关键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双一流”建设;学科工作会议
学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成功获批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新增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前1%;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连续4年在省“双一流”考核中获评优秀,并在省“双一流”首轮建设期结项验收考核优秀。自主增设的“低碳技术与工程”交叉领域二级学科完成教育部备案,8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改为14个专业领域招生,人才培养更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要和行业发展前沿。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顺利通过教育部学位点专项核验。召开学科工作会议,出台《辽宁科技大学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完成9个学科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分析。修订《辽宁科技大学本科专业动态调整管理方案》,停招4个传统专业,转隶1个专业,进一步优化学校专业结构。学科建设工作进入新阶段,在学校高质量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
四、加强人才培养内涵建设,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关键词:教学评价改革;一流课程建设;协同育人;研究生培养体系
发布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方案,印发《辽宁科技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达成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学校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批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冶金专业教材和工具书经典传承国际传播工程”立项4项,10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和2个优秀案例;获批“兴辽未来工匠”培育基地,1个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1个省现代产业学院;获评省优秀教师2人,宝钢优秀教师奖2人,入选“兴辽英才”计划教学名师2人,新增省本科教学名师3人;圆满完成本科实验设备购置和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全面推进育人硬件条件改善。聚焦高层次人才培养,出台研究生管理文件14个,获评省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项目1项、联合培养示范基地6项,省研究生教改项目9项;学生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27项、省级25项;获省优秀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6篇;成功举办首届我校-大湾区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学术论坛。全力促进毕业生就业,2023届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在省属公办本科院校中位列第6名。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与2所国外高校签署合作协议,3名教师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访问学者项目,选派1名教师执行援外翻译任务。
五、创新体制机制建设,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卓越
关键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地方;校企校地合作
持续完善学校科研管理机制,制定科研诚信、教师服务地方等管理办法;进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改革;“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改革”5个项目落地转化,职务试点改革通过科技部验收。成功举办第九届全国煤化工青年学者论坛,举办第一届镁建材、镁化工产业创新学术会议,以及工业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召开学校科技工作会议。获批国家级项目17项;新增辽宁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1个,与邵安林院士团队联合成立辽宁科技大学智慧矿山研究院;建设建成校企校地研究院6个,校企联盟12个;申报的“教育强国”中央预算内支持项目“菱镁新材料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进入中央建设项目储备库;签署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27项,转化总额1.35亿;15项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项目合同金额6960万元,单项到校经费超千万元。获批省部级科技奖励18项;国家大学科技园连续5年在省绩效考核评价中为优秀;获批辽宁省高校院所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试点单位和高校院所输出专利转化资金支持单位;汪琦教授团队在力拓2023年铁矿技术交流会上面向国内外发布“Qisunny实验方法”。与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启动共建工业遗产研究中心,与鞍山钢铁公司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学校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学校成为《当代化工》主办单位。与鞍山市经开区、中钢热能院等全面开启战略合作,不断提升校地校企协同创新能力,拓展科技成果转化渠道。
六、凝心聚力铸魂育人,多措并举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关键词:“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十大育人体系”专项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
深入持续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体制机制情况调研及问题整改,制定“十大育人体系”专项建设方案,制定修订完善54个推进“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制度;围绕建设质量提升方案,制定19个示范项目质量提升方案。举办辽宁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联盟(鞍山市)成立大会;举办主题艺术思政公开课,34万师生“云”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堂。获评教育部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1项;获评2022年度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获2023年度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校园行杰出贡献单位”等7项荣誉,连续6年获评“十佳校网通站”;1人获评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名师,1人次获评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次获评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学校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优秀组织单位;联合中共台安县委、台安县人民政府开展专题暑期社会实践,形成13篇高质量研究报告;开展理论宣讲、社情民情观察、政务实践等系列活动,建立20余个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基地;新时代大学生理论宣讲团、青年志愿者等走进校园、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取得良好育人成效和社会反响。
七、构筑素质教育新生态,体音美劳教育累结硕果
关键词:创新创业+劳动教育;体音美劳教育
构建“创新创业+劳动教育”实践育人模式,获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和省级劳动教育示范学校。成立美育部,与光明教育集团签署“美育浸润行动项目”协议 ,举办“非遗大师进校园”“岫岩皮影展”,美育教育中心获2023年度辽宁省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先进单位称号。学校体育代表队在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功锦标赛、全国啦啦操联赛等赛事中创佳绩,学生参加体育竞赛获国家级奖项63项,在四年一届的省大学生田径比赛中连续5次夺得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举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青春礼赞党的二十大、美育润心民族一家亲”等文艺汇演,承办省第五届大学生曲艺节,大型雷锋题材原创舞台剧《恰在青春时》举行公演。学校体音美劳教育取得新成效,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新生态。
八、“双创”实践体系不断健全,实践育人成效明显
关键词:实践育人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
完善保障机制、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构建以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基础、创新实践班为先导、科技社团为辅助、各级各类大学生竞赛为检验手段的稳定常态化实践能力提升体系。学生在国内外各级各类赛事上连创佳绩,获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竞赛奖励147项,A类省级创新创业竞赛奖励1406项;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铜奖1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国家级一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三等奖13项,获奖数量为省内高校第一;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中均有不俗表现。学校在《2018-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TOP300)》中,奖项数量为387项,成绩位列全国第206名,省内第8名,连续2年在排行榜单中进入省内前十。
九、坚持以师生为中心办实事,“幸福科大”工程亮点突出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智慧校园
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完善图书馆空间规划,增加500个座位;新建占地334㎡的钢苑书店,为师生提供免费阅读、会议、活动场所;完成建筑面积34606.4㎡新建宿舍及食堂项目招标工作,修缮学生寝室、学院楼、实验楼;新建720㎡校园浴池,升级改造师生用水设施;建设1700㎡素质拓展基地和3738㎡棒垒球场地;总建筑面积2912㎡,包含健身房、乒乓球馆、跆拳道教室等的体育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印发《辽宁科技大学“学生社区先锋工程”工作方案》,强化学生社区党建引领;开展“教授有约”座谈、“处长接待日”、“心理健康咨询日”等活动;将商业保险报销、毕业生《就业协议》审理等业务“搬”进学生社区;改造910㎡“一站式”学生社区功能空间。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完成研究生管理与服务、人事综合管理等7个系统的新建或升级工作;优化网络基础设施,完成VPN系统建设,图书馆校园无线网络项目开通运行;推进公共计算机机房云桌面建设,提升教学效率,师生切身感受到“办实事”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十、成立辽宁省辽宁科技大学校友会,校友凝聚力影响力与日俱增
关键词:辽宁省辽宁科技大学校友会;地方校友联络办;校友品牌活动
经省教育厅批准、省民政厅注册,成立辽宁省辽宁科技大学校友会,加速推动以行业和地区为中心的地方校友联络办的建设;先后成立新疆、内蒙古校友联络办,选聘优秀毕业生为校友联络员,为地方校友联络办输送新鲜血液;在学校科技园建成“校友之家”。召开辽宁省辽宁科技大学教育基金会理事会一届二次会议,制定《辽宁科技大学引进社会捐赠奖励办法(试行)》等制度,完善基金会、校友会内部制度建设。推进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创建鞍山地区校友企业家联盟;开展首届毕业季暨庆祝建校75周年校友系列活动;通过“一刊一网一库一号”加强优秀校友事迹宣传,出版《钢花》,培育校友文化,提升学校美誉度。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迈进崭新的2024年,让我们继续坚定信念、铆足干劲,乘势而上、再创辉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赛道上加速冲刺,为服务国家发展和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