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大学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服务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发布以来,我校人才培养相关各部门、学院迅速展开方案落实工作,推动教育教学系统快速回应国家战略要求和辽宁产业结构调整人力需求,在持续提升新工科、新文科人才培养质量方面采取了系列方向明、思路新、举措实的培养行动。
教务处锚定高质量本科教学建设主线,迅速展开2023-2025“专业建设年”行动,组织各专业及职能部门共同做好专业建设三年规划,以创新突破为引领,以专业建设为主轴,以资源建设为基础,以成果建设为导向,全面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有序、有效发展。将“新工科、新文科”“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等新理念全面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加大慕课和混合式教学建设力度,强化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搭建智慧教学平台,加速教学数字化、信息化进程。持续推进虚拟教研室、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创新创业示范专业等建设,夯实专业建设基础。不断提升校企合作教材、课程、实践基地共建水平,优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推进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取得突出成效。大力推进新工科、新文科教学研究与改革等项目实施,打造高水平教学建设成果。
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迅速召开了切实贯彻落实三年行动方案的专题研讨会,提出加快推动构建辽宁-粤港澳大湾区校际合作产学研多元化培养联盟,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强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新机制。紧跟产业发展前沿,持续深化研究生课程建设校企合作。不断夯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推进导师培训常态化、构建多层次学术交流平台,持续提升导师培养能力。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教育,强化研究生科研训练,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质量管理,持续提升研究生学术训练质量。
学生处(党委学生工作部)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以全面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为牵引,采取系列行动。加快建设学雷锋实践教育基地进程,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利用辽宁“六地”红色资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革命文化。完善“5+N”网络思政格局,提升网络思政育人实效。持续开展“三比一促一传承”系列活动,开展考研率提升系列活动,切实提高考研成效,持续开展“崇德尚学 见贤思齐”学习身边榜样活动,在全校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总结“先锋寝室工程”经验,全面推进实施“学生社区先锋工程”。
机械学院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兼具新工科与交叉学科专业特色,该专业2021年首次招生以来,已形成培养具有坚实机械工程背景知识,兼具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同时不断加强校企合作,紧跟高端制造行业发展进程,持续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推动专业与产业行业共同成长。组建“智能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先进制造”创新团队,开展数控装备可适应设计技术、智能运维与装备可靠性、智能检测与先进制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通过智能装备研发与制造智能化科研反哺本科与研究生教学,为辽宁企业开展设备与制造集成自动化培养专门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经法学院的“金融科技”专业以新文科建设为导向,不断优化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形成了契合金融智能化、数字化方向,金融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相互交融、校企密切合作、能力与素养并重的人才培养特色。持续推动教师知识结构复合化,目前有四名青年教师攻读经济学、理学博士学位。在多学科师资交叉配置、新教材建设、多学科实验室和教学基地开放共享等方面重点发力,为新文科人才培养提供强力资源支撑。加强“辽宁营商环境优化发展研究中心”省级新型智库建设,以服务地方决策、立法、企业发展等优质成果,打造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新文科研究前沿阵地,为新文科人才培养奠定厚实的科研基础。
美育中心继2019年推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创音乐剧之后,2023年将继续排演一部反映辽宁“六地”红色精神与雷锋精神的原创舞台剧,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美育载体,力争成为学校艺术思政品牌。通过美育浸润计划行动,向辽宁中小学推广巡演,开展美育浸润教学改革帮扶,不断扩大我校美育辐射面和影响力。开展“非遗进校园”巡展暨“跟着大师学非遗”活动,通过“岫岩剪纸”“岫岩皮影戏”“织绣艺术”“树皮画艺术”等非遗实践体验活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供稿单位: 教务处 研究生院 学生处 机械学院 经法学院 美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