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Betway必威西汉姆联 >> 校友风采 >> 正文

第一届毕业生的记忆

       作者:赵俨,1931年出生,1950年2月来到鞍山工业专门学校(我校前身)就读机械专业,1953年2月毕业后留校任教,直至退休。

       鞍山工业专门学校分专科,预科,和高职三部分。1950年8月,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将工专改为东北工学院鞍山分院。由于美帝发动侵略战争,10月分院的大学部迁往长春,预科迁往吉林,高职部分留在鞍山,校名改为鞍山工科高级职业学校(简称鞍山高职),1952年下半年更名为鞍山工业技术学校。鞍山工科高职是学校起始办学的正规学校。从1950年起正规招生,第一届学生是1950年2月入校,1953年2月毕业,学制3年。专业设置有:采矿、冶金、化工、电气化和机械及土建等六个专业。我作为第一届学生,对50多年前校园生活的记忆虽是点滴零星的,但仍可以一斑窥全豹,帮助后来人了解那段难忘的岁月。
教与学
       当时给我们机械一班上课的教师都是给大学专科上课的老师,兼职给我们讲课。没有什么正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材也是教师选一本就讲。基础课还可以,专业课就没有了,教师找一些资料,我们学生就自己刻蜡板,油印成讲义。教学的内容也是可以增减。比如我们觉得数学学得少,请老师多讲些,柏积惠老师就给我们加开了高等数学。
       教师是教学的根本,没有教师怎么进行教学,当时学校的老师大多是从南方招聘的。1950年10月美帝发动侵略战争,大专部分北迁,教师自然随往,我们高职学生面临着没有任课教师的严重局面。当时我们就自动组织班会,恳请任课教师参加,用眼泪挽留老师,不要丢掉我们。这样挽留下来一批老师,才保证了后来的学习。
       政治课讲的是《社会发展史》,是由校长吴永清亲自担任,全年级六个班一起上,教室是学校的大礼堂。吴校长的讲课非常精彩,一次讲半天,从不用讲稿,而且滔滔不绝,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
       专业课的教学资料,主要来源于教师的编译。郑宗平老师从日文中翻译和编写并亲自刻印冶炼设备教材,李则民老师从俄文中编译现场使用的电铲控制系统讲义等等。专业课教学除发了一些讲义和参考资料外,更多的是进行实践教学。在大孤山露天矿看液态氧爆破,电铲的采掘;到弓长岭矿井下看掌子面岩机穿孔,烧结机、矿造机的运行;爬高炉顶看装料系统,上平炉平台看装料机的运转。从初轧机到中厚板断轧一直到小型轧钢,处处进行规范教学。就连给水厂的水井,制氧厂的制氧机都要去看一看。这种现场教学,增加了同学们的感性知识,对钢铁生产过程有了一定了解。
生活及其它
       1950年2月入学后学生宿舍在原警备区红楼里,在地板上铺上草垫子,一个一个的通铺,条件十分艰苦。夜里老鼠成群出来,咬破了枕头,甚至咬了人们的耳朵。由于一些原因,有的同学就流失了。晚上一起睡下,第二天早晨就不见了。秋天才搬进路北的学生宿舍,住上床了。当时我们实行助学金制,吃饭不花钱,还能有一点零用。伙食很好,食堂设在学校西墙外日本人造的大庙里,玉米面窝头,白面馒头,大米粥,经常吃油炸黄花鱼,这比当时百姓生活要好得多。
       1950年10月美帝发动侵略战争,大专部分北迁,留下高职部分留守学校,经常受到敌机的骚扰。夜里来敌机警报时,就要紧急集合,集体外出跑警报。特别是学校的校舍需要戒备,我们就分班级,手持木棒,夜间在偌大的漆黑的校园里巡逻,护校。当时参加抗美援朝成为热潮,同学们纷纷报名。但是学校不同意我们学生参加,无奈,大家组成了献血队,以备战士们的需要。
文娱与体育
       体育课没有什么教学内容,主要是打打篮球,跑跑步什么的,但是班里同学很喜欢锻炼,每天饭后都自愿到操场上活动,跳高,长跑,多数人爱好打篮球。在全校第一届运动会上,我们不到20人的班,取得了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文娱活动是比较少的,只是每周在学校大礼堂开舞会,去的人也不多,还有个别同学参加学校的文艺团,演话剧,记得话剧的名字叫《支前》。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高潮中,我们鞍山工业技术学校第一届毕业生踏上了工作岗位,我们机械一班入学时是54名学生,由于多种原因流失,只毕业16名。这16名同学在党的培养和个人的努力下,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成为鞍钢一些厂、处级领导、矿山公司经理、总工程师等等。今天回顾起来,不胜感激母校的培养,再看母校今天的成长,更是不胜骄傲和自豪。(退休教师 赵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