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校园

赛有终点,但传递不止

发布时间:2023-06-13   浏览次数:次    来源:   

学院要筹备运动会,热爱体育运动的我当然要报名。然后我认识了她们。

报名之后,学院组织运动员在一起训练,我们虽然是每天在一起训练的队友,但谈不上有多熟悉。真正熟悉起来,是在运动员选拔之后,我和她们一起被分到了4×100米接力赛的项目组里。我认识了比我高一届的张莹莹和姜沐杭,和我同届的郭茨冉,还有小我一届的李敬霖。训练闲聊时,大家总会说起刚认识的那段时光,感慨是缘分让我们聚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小团体。

训练很苦,晚上不到6点就要在主体集合,中午还要挤出半小时加训。每天3到5圈的热身,速度却一点不慢,拉伸之后还有高抬腿、青蛙跳、深蹲……一套训练下来常让我双腿发软,每一次加速跑都是对耐力的挑战。训练时,我也曾不止一次地想过:“放弃吧,你坚持不下来的。”可总有一个声音反问我:“现在放弃,你甘心吗?”我不知道答案。但当我看向身旁的伙伴们,看到他们因高强度训练,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训练伤却还互相加油鼓励时,我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吧,说不定坚持下去就会找到答案”。

平日里总是大姐姐形象的张莹莹也会因为受伤而压力倍增,而照顾她的是平时总受她照顾的我们;姜沐杭因为剧烈运动而肌肉拉伤,但她对我说“比赛必须上”;高强度训练导致郭茨冉在一段时间因腿骨疼而跑不起来,可她不忘鼓励我们一起坚持下去;李敬霖是团队里的“小幺”,也是参加运动会项目最多、最忙的一个人……训练很累,可他们每个人没有一刻不想站在最终的赛道上,大家互相鼓励,约定要圆满完成比赛。我看着看着,她们的决心好像传递给了我,这一刻,我心底里的问题有了答案。我的“再坚持一下”被赋予了意义,我想和她们一同站在跑道上,完成比赛。

20多天相处的时光如流水匆匆,可我们却在这段时间成为了最默契的伙伴,最亲近的团体。一开始,我们都不熟悉接力赛,几个“门外汉”还因为持棒的姿势闹了笑话,再提起这件事时,我们还笑那时的动作像个“火炬手”,而对我们来说,比赛时如果还用那样的姿势,那真是笨拙又好笑。闲暇时,我们也会跟着李敬霖去看她参加的拔河训练,一根长绳,双方对峙,我们看着有趣,心痒、手也痒。训练很苦也很枯燥,可和她们在一起,每天的训练充满了快乐,快乐的事很多,一时间不知从何说起,反正想起她们,心里总是暖暖的。我曾问过她们,为什么会参加这项比赛,她们说了很多理由,有的说,“我有经验啊,为什么不参加?”有的说,“运动有益身心健康。”还有人说:“我喜欢跑步的感觉,即使受伤了,跑起来也不疼了。”不记得是谁最后说了一句“其实我还是很热爱这项运动的。”那一刻,我看到她们眼里闪着光,我们看看对方,笑作一团,“对啊,是热爱。”

正式比赛日,我们顺利进入了决赛,赛前我们互相鼓励,说着彼此的心里话。站上决赛场的那一刻,站在各自擅长的位置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第一棒的李敬霖说:“我要快跑,给第四棒争取时间,因为对手很强。”第二棒的姜沐杭说:“冲,就行了。”第三棒的郭茨冉说:“一定要接好棒,不要抢跑。”第四棒的张莹莹说:“不管结果如何,要尽全力冲刺。”汗水肆意洒在了跑道上,冲刺的那一刻,每个人都好似闪耀着光芒,这光芒耀眼,亮过了午后的阳光,照亮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当然也包括我。

我看着她们,突然发现了什么,第一棒、第二棒、第三棒、第四棒,4×100米,每个位置都有人了,那,我呢?我突然惊醒,发现我趴在桌子上,手机屏幕亮着,是我采访她们的聊天记录。原来,是梦啊。被从这个团体“剥离”,我有些怅然若失,认识她们不过短短一天,这群闪着光的少年们,却在我心里留下了一束光,一束名为“热爱”的光。

一时间灵感浮现,我提笔写下“赛有终点,但传递不止”。(刘星卜琳 文)